督学活动 | 华中师范大学黎安滨海学校
作者: 时间: 2024年04月04日 17:28 浏览量:
教育集团讯(通讯员 吴迪 陈智慧)为探索高效课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优势,4月2日,华大教育集团在华中师范大学黎安滨海学校开展督学活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党支部书记李先艳带领督学专家前往黎安滨海学校开展交流指导工作,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教师一同参加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生物、地理三个学科同步开展。
✔道德与法治专场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专家吴文焕执教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示范课,吴老师依据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剧目式”课堂,创设情景,以相识—相知—疏远—解惑—重逢五幕引导学生“入剧”,增强学生体验感和参与感,鼓励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活跃,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黎安滨海学校朱才潘老师执教七年级下册5.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朱老师运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体验美好情感,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情感,将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观念内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传递美好情感。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说课、评课、研课、互动交流。吴文焕老师针对老师们提出的教学疑惑给予耐心解答和指导。
✔生物专场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杨田老师带来《流动的组织——血液》示范课,杨老师以情景导入,以十足的亲和力,自然的教态和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杨老师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巧妙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驱动学生完成概念的构建,同时注重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将生物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
顺湖中学文海婷老师授课《血流的管道——血管》,文老师用医院输液、中医把脉和验血的生活经历引出课题,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导入,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文老师在教学环节中利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王芳老师带来《血流的管道——血管》同课异构,王老师以“血液号”列车作为导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利用各种视频,图片资源和课堂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们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课后,老师们进行集体教研,杨田老师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并针对文海婷老师和王芳老师的课堂提出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指出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地理专场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武文文老师执教《南亚》示范课,他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前知识点。武老师采用情境式授课法,将《大唐西域记》贯穿整个课堂,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参与感,推动课堂顺利开展。
黎安滨海学校王来银老师同课异构《南亚》一课,采用儿歌《白龙马》进行导入,通过让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册的知识清单,让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答案,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反馈情况,调整课堂节奏。
课后,老师们进行集体教研,武文文老师以海南近年来地理中考的试题为例,讲述了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为地理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以“督”严教,以“导”提质。督学活动为合办学校教师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更为提升教学水平和深化课堂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探索高效课堂的路径,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