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日报》:扶贫先扶智——探访牟定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
作者: 时间: 2017年09月07日 15:21 浏览量:
“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牟定作为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县,去年6月,县委、县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至此,牟定的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希望从这里升起。
不一样的机遇
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2013年以来,牟定县紧紧抓住国家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华中师范大学的支持,经双方多次考察洽谈,最终签署了合作协议。2016年6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简称华中师大牟定附中)正式揭牌。华中师大先后派出4位优秀干部到牟定县挂职任副县长,双方建立了县校合作联席会议、信息沟通和领导互访机制,在牟定县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基础教育合作平台联盟校”、“教师培训基地”,帮助牟定培训教师,发展教育。
三年来,华中师大6次派出专家团队到牟定县开展专题培训,9次接纳88名骨干教师进行能力提升研修,选派了3批34名优秀大学生到牟定县实习支教,在牟定开展了教师学历提升函授班,37位教师接受了培训,牟定附中的153名教师参加培训并全部通过华中师大的教师资质认证。26名骨干教师被华中师大委派到华师一附中和宜昌一中进行跟岗学习。
“要不是到湖北学习传媒艺术,我最多能考上个二本,还得是超常发挥了,一本我做梦都不敢想。”今年刚刚毕业的高三(2)部理科一班的彭金洪同学,得知自己514分的高考成绩,非常感激学校为他提供到湖北学习的机会。
彭金洪是牟定籍的一名学生,正因为牟定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才可以到湖北享受优质的传媒艺术教育,通过了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考试,正在规划着将来读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
习丽英是牟定一中的一名优秀化学教师,在牟定一中任教10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可到了湖北宜昌一中顶岗三个月,觉得“拜师”的地方很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宜昌一中老师上课生动,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而她以往教学,更多是自己包办,希望把自己掌握的内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不懂得由浅入深传授知识。生物老师叶才警从2007年大学毕业开始教生物,之前教学方法单一,片面抓逻辑,到华师一附中和老师们探讨交流了半个月,他开始转变教学方式,从细节开始入手,把学到的新思维、新技巧糅合到具体教学中去。
看到华中师大的优质资源在牟定得以发挥效用,从华中师大派来的杨博校长、董振斌副校长没有豪言壮语,更多的是用行动和实干来体现对学校工作的尽心尽责、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奉献。
牟定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李翠萍说:“华中师大的优质资源,犹如浇灌在牟定贫瘠土地上的肥沃营养,奠定了脱贫发展的坚实基础,开启了贫困县教育发展事业新篇章。”大家深知,牟定的贫困主要“贫在人”,扶贫必先扶智,抓住与名校合作的机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从根本上把教育办好,让牟定的孩子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求学四方,安全健康地成长成才,才是脱贫的治本之策。
不一样的思想
“榜上有名和家境好的孩子都到州上或其他名校去读高中去了,来牟定一中读的,要么是贫困生,要么是学困生,要么是特殊学生,再怎么样,牟定的教育就这点水平。”在牟定,老百姓以前是这样看待这所全县唯一一所高中的教育。
“老师没了积极性,师生自我认同度低,社会认可度低。”这是牟定教育直面的问题。“只有改变教师,改变学生,学校才会变,教育才会变,社会才会跟着变。”杨校长说。
据统计,全校留守、单亲、孤儿、残疾、特殊疾病等特殊群体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占比39.8%,为了弘扬华中师大“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华中师大牟定附中在教师中积极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每个细节。一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育德育才”的办学理念和“以德立身,志存高远”的校训,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抓手”的工作思路,践行“志向高远,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
现在,走进华中师大牟定附中,新改造的校园焕然一新,新建成的运动场,不少学生加劲向前奔跑,在一块大石头上,醒目地刻着“以德立身,志存高远”8个字,儒家学术的思想已在学校潜默移化地发酵、蔓延。
一天中午,在一间高一年级的教室里,我们看到,班主任趴在讲台上午休,学生趴在自己的课桌上休息,整个校园非常安静。学校党总支书记杨开华说:“我们学校以杨校长带头,从晚上值班开始,教师全天24小时陪伴学生,在服务好学生的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重点培育好孩子的自信心,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高考过后,到华中师大牟定附中找校长杨博采访时,恰逢他和一个高三毕业生亲切交谈,在商量填报志愿。和这个学生谈完,笔者的采访还没进入正题,杨校长的手机又响起,也是一个学生打来,同样要请他参考报志愿的事。
这急促的手机铃声,让笔者感慨万千:短短时间内,老师和学生很少有如此真诚相处成为朋友的,更何况杨校长是从外地初来、任职未满一年的校长。
这样的学校风貌,这些敬业朴实、不断进取改变的教师 ,这样一个敢为敢想、实干亲切的校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师生有了“仁德”,华中师大牟定附中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不一样的举措
听说学校要派教师到上海学习机器人操作技术,学校有4名教师争先报名,“去培训,可以,但是培训后必须要拿到合格证,方给予报销培训经费。”杨校长对报名的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看似杨校长对人苛刻,其实是对教师发展的一份拳拳关怀。
华中师大牟定附中对师生的管理,就是从这些细小的管理、拳拳的关怀开始的。翻开杨校长的工作日记,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7月,人事优化;8月,教育理论学习;9月,信息技术培训;10月,团队文化建设;11月,思想观念碰撞;12月,制度建设……
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年秋季入学,刚刚到校一个月后,杨校长就查看完了学校所有的文史资料,“拜访”了学校所有的新老教师,沿着前任校长的足迹,从学校实际出发,每月放出了“一把火”。
合作办学以来,杨博校长竭心尽力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推行人文管理、扁平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对落聘的人员实行转岗、跟班学习;进一步规范学校各处室、年级部、教研(备课)组、班主任工作职责;完善教职工岗位职责、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办法,绩效工资方案、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等制度;扭转了教风,调动了教职员工积极性,使得人人皆有使命感、危机感、饥饿感,教师们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
不一样的举措、严格的管理,再加上华中师大带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目前华中师大牟定附中虽然正处于发展的困难期和转型期,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办学三年,办学质量进入楚雄州优秀学校行列,办学五年达到云南省级学校标准,社会认可度高”的合作办学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不一样的前景
牟定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足不出县就能够上“名校”,破解了贫困山区孩子的上学难题。
黑大嫂家住牟定县蟠猫乡碑厅村委会毛草冲村,她的儿子今年高三毕业,家庭条件差,她自己身体又不太好,家里所有的开支,全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儿子能上完高中后继续读大学。
对于黑大嫂这样的家庭来说,能让孩子读完高中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钱让孩子读“名校”。“现在好了,想不到咱们山里娃也能上名校”,借牟定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东风,黑大嫂不用担心自己儿子不能圆读书深造的梦了,黑大嫂非常高兴。
“教育公平是解决好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华中师范大学与牟定一中结对帮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每名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到名师的优质教育课程,在一中图书馆就能查阅华中师大的电子图书资源,这才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在去年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揭牌仪式上,时任华中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马敏如是说。
“再贫困的家庭,只要还留有一颗读书的种子,就大有希望;再荒寒的地方,只要还能听到琅琅书声,就充满阳光。”在与教育系统干部的交流中,副县长李翠萍反复强调,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抓住了教育,就抓住了希望。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中师大牟定附中的明天,一定前景更美好!
在华中师大牟定附中的采访,笔者听到的是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看到的是校园一草一木的变化和师生团结向上向学的充足劲头,感受到的是各级各界对牟定教育的关心关注,以及牟定县委、县政府对抓好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领略到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对牟定“真扶贫、扶真贫”的态度,笔者一路采访,一路感动。
教育是一项“慢”事业,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考验。扶贫先扶智,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千秋大计,但谁都清楚,教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儿,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是不会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我们相信和期待——华中师大牟定附中的明天一定更美好、牟定的教育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